一、质量管理体系申请认证的常见标准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是ISO 9001。ISO 9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为组织提供了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下为ISO 9001:2015(最新版本)的核心要点:
组织环境:组织需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还要确定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并将这些需求和期望转化为组织的要求。例如,一家制造企业要考虑市场需求变化、政策法规、供应商情况等外部因素,以及员工技能、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同时关注客户对产品质量、交货期等的需求。
领导作用:最高管理者应通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提供资源、促进内部沟通等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就像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要为团队设定目标和方向,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策划:组织要应对风险和机遇,策划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确定质量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等。比如,企业在策划新产品开发时,要评估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新产品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并顺利推向市场。
支持:涵盖资源提供、人员能力、意识、沟通、形成文件的信息等方面。组织要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如人员、设备、资金等;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能力,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信息在组织内及时、准确地传递;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文件进行控制。
运行:包括运行策划和控制、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生产和服务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放行、不合格输出的控制等过程。以生产型企业为例,要策划生产流程,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对设计开发的新产品进行严格测试和验证;在产品放行前进行检验,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绩效评价:组织要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确定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方法、时机等,对质量目标实现程度、过程绩效、顾客满意等进行评价。例如,企业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统计客户投诉率等指标,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改进:包括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持续改进。当发现不合格时,组织要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同时,要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
二、质量管理体系申请认证的细节
1.申请前的准备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现状评估:组织要全面评估现有的质量管理工作,找出与ISO 9001标准的差距。比如,检查现有的质量控制流程是否完善,文件记录是否规范等。
体系设计:根据评估结果和组织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例如,一家软件企业可以制定“提供高质量、易用的软件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质量方针,并设定客户满意度达到90%以上的质量目标。
体系实施:按照设计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组织内全面实施。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操作方法。例如,开展ISO 9001标准培训、文件使用培训等。
内部审核
组建审核组:选择具备内部审核员资格的人员组成审核组,审核员应独立于被审核部门。
制定审核计划: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时间和方法等。例如,审核计划可以规定在一个月内完成对所有部门的审核,采用抽样检查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实施审核:审核组按照审核计划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提出改进建议。
跟踪改进:被审核部门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审核组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管理评审
准备评审材料:各部门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内部审核结果、顾客反馈等。
召开管理评审会议:最高管理者主持会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确定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例如,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增加新的质量控制环节或改进现有的流程。
2.认证申请流程
选择认证机构
资质审查:选择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认证机构,确保其认证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查询认证机构的资质信息。
考察实力:了解认证机构的信誉、审核经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参考其他组织的认证经验,选择口碑好、服务优质的认证机构。
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书:填写认证申请书,提供组织的基本信息、申请认证的范围等。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向认证机构提交组织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以证明组织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
其他相关材料:根据认证机构的要求,可能还需要提供组织架构图、工艺流程图、法律法规清单等其他相关材料。
签订认证合同
明确条款:与认证机构签订认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认证范围、审核时间、费用、审核准则等内容。
费用支付: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认证费用。
3.审核与认证
第一阶段审核
文件审核:认证机构审核组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核,检查文件是否符合ISO 9001标准的要求。
现场评估:审核组到组织现场进行初步评估,了解组织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和范围。
第二阶段审核
全面审核:审核组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核,包括对各个过程的运行情况、文件的执行情况、员工的操作情况等进行检查。
不符合项整改:审核组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时,组织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向审核组提交整改报告。审核组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确认不符合项得到有效关闭。
认证决定与发证
综合评价:认证机构根据审核组的审核报告和其他相关信息,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颁发证书:如果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 9001标准的要求,认证机构将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一般为三年,期间组织需要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
4.监督审核与复评
监督审核:在证书有效期内,认证机构每年会对组织进行一次监督审核,以确认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要求。监督审核的重点是上次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情况等。
复评: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组织需要向认证机构申请复评。复评的流程与初次认证审核类似,但会更加关注组织在证书有效期内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和改进情况。复评通过后,认证机构将换发新的认证证书。